身着蓝马甲、肩挎垃圾分类“网红”四格包,一群垃圾分类意愿者活跃在进博会主会场周边的大巷小巷内,举着垃圾分类图示,向往来客商“科普”,只为让参与第二届进博会的中外展商弄懂一个问题——“这是什么垃圾?”
“湿纸巾再湿,也是干垃圾;干果皮再干,也是湿垃圾。”自往年7月起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实施以来,上海民众每天都面对着“这是什么垃圾?”的“灵魂拷问”。随着第二届进博会在沪召开,这句“灵魂拷问”又成了来沪展商、旧事媒体的共同难题。
处理进博会上的“垃圾问题”并非易事,小区内部的垃圾分类和运送不同,作为大型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,国度会展中心面临的垃圾分类和运送的问题要复杂得多。首先,展馆中的垃圾存储量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,这个问题源于展览时期的巨大客流量;其次是垃圾品类多,除了生存垃圾外,还会有危废垃圾、建材垃圾等;垃圾驳运和临时仓储难度较大,很可能面临瞬时爆仓的问题。
据相关部门示意,目前国度会展中心已设置了近4000个240升渣滓桶,标准垃圾分类投放标识6000余套,并装备公用短驳运输车12辆,中转站储藏湿垃圾外运车2辆,干垃圾车4辆,确保办展时期垃圾分类外运顺畅。